近日,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公布了《2022年深圳市中等职业学校劳动教育十佳优秀案例名单》《深圳市中职学校“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成果评选获奖名单》,经过初审、专家复审、结果公示等环节,我校4份案例获得嘉奖。其中2项案例获得十佳优秀案例、1项案例获得二等奖、1项获得三等奖!深圳市中职学校劳动教育十佳优秀案例
获奖名单

深圳市中职学校“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

《劳动育德,岗位成才——校园岗位劳动实践活动案例》
作者:张秀红、肖似婷、蔡晶
岗位促德,强化意识:校园岗位劳动实践活动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最好的“训练场”和“试金石”,每一行都不容易,每个岗位都不平凡,每个岗位的体验都有育人作用。校园岗位劳动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树立“职业无贵贱,劳动最光荣,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正确观念。学生在参与实践过程中,掌握必备劳动技能,树立正确劳动观念,养成良好劳动习惯,培养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和创造性劳动思维。
实践探德,体验参与:校园岗位实践活动践行“做中学、学中做”,达到实践中育做人做事之德。学生明确实践目标,参与劳动的全过程,在实践活动中增加成功体验,获得学习成就感,重建学习信心,增强学生职业荣誉感,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
劳动育德,综合评价:学生在劳动中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尊重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培养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结合劳动态度、劳动技能和劳动任务完成情况,从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精神、劳动习惯和品质等方面,进行主体多元化、方法多样化、内容多维度的个性化综合评价,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社区小白的社区手工坊劳动探索记》
作者:肖似婷、谌欢
本案例来自社区公共事务管理专业实训课程《社区手工坊》,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探索劳动教育的课程渗透。该课程采用了项目式跨学科教育设计理念,运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法,渗透劳动教育,强调产教融合,与学生的顶岗实习、就业能力需求有机结合,通过项目学习和探究学习,发展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兼顾创造性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与交流能力、协作与应变能力、创造力和审美素养的培养。注重智育与劳动教育、德育、美育的相互渗透融合。
《社区手工坊》实训课程已开展包括中秋纸灯笼、吸管置物架、衍纸画、植物剪贴画、立体纸艺花、仙人掌杯垫、超轻黏土动物、海洋手工皂、 钩针橘子包等手工项目。实训项目贴近中职学生的日常生活,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力、职业力、育德力、思政力、育美力和育心力。通过丰富的劳动体验,学生获得劳动感受,分享劳动成果,养成劳动习惯,培养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良好思想品质。

《中职学校“岗课赛证”综合育人路径的探索与实践——以龙岗二职为例》
作者:张 焱、黄中文、钟海松、汪长军
中职学校“岗课赛证”分别指“职业岗位”、“课程教学”、“技能资格证书”、“技能竞赛”,我校通过“一核、两翼、三融合”(以就业岗位为核心,技能竞赛和升学发展为两翼,课岗对接,课证融合,课赛融通三融合)的综合育人模式进行教学改革。
一、形成了一批职业教育综合育人教学理论研究。在深圳中职学校中,我校为最早对“岗课赛证”综合育人进行学术研究的学校之一,形成了对“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国家级、省、市级课题的全覆盖。
二、研究了一种适合职业教育综合育人课程教学。在实施过程中,我校专业建设围绕“岗、课、赛、证、研、就、创、服”的多元协同育人培养模式,构建一平台八中心。
三、构建了一种职业教育课程融通综合育人机制。我校积极探索“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在人才培养实施教学计划中,将“岗课赛证”与课程思政相融合,构建了一种职业教育课程融通机制。

图. “一核、两翼、三融合”综合育人模式示意图
“岗课赛证”深度融合,提升育人质量——龙岗区第二职业技术学校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专业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朱显贵、胡傲平、张 化、杨晓飞
为了能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深圳市龙岗区第二职业技术学校物联网专业团队积极开展调研,以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培养中职物联网专业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目标,积极探索“岗课赛证”深度融合育人模式。
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首先实时瞄准物联网产业的方向,不断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通过调研多家物联网企业,提炼典型岗位需求,根据工作能力描述,定位基础课程和核心专业课及拓展课。最终在校企“双元”共同参与下,通过“岗课赛证”深度融合,打造实训平台,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具体路径可以用下图来描述:

图一:“岗课赛证”深入融合育人路径
在“岗课赛证”深度融合的实践过程中,我校物联网专业育人质量显著提升。特别是在技能竞赛方面,近两年的中职组——物联网技术应用与维护项目,均获得了广东省一等奖的好成绩。
总而言之,我校物联网专业的“岗课赛证”深度融合方式,实际上一种逆向的育人思路模式,即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从始至终,创造环境,保障过程,以实现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